紅龜粿和草仔粿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Kodak E100VS 2008

紅龜粿與日本兵仔 

大家都知道,當年日本人據台的開始,是先派遣大批軍隊從澳底登陸,後來日本人在鹽寮的海邊蓋了一座「登陸紀念碑」,但是更後來被改建成現在這座「抗日紀念碑」。

以前在有關台灣歷史影像的書裡看到我家鄉當時的照片,以及短短的文字紀載,也會產生莫名的興奮,至於在那段歷史當中家鄉變怎樣,不僅書裡讀不到細節,連個傳說也罕聽見。不過,我的老爸說他們小時候每到登陸紀念日那天,都要遊行到那座登陸紀念碑唱歌,喊天皇萬歲!我呢?在澳底唸小學時,每到光復節,我們得自己糊製五顏六色的三角紙旗,全校像遠足般地沿途揮旗唱光復歌,遊行到抗日紀念碑。

後來,靠山邊的那一頭,蓋起一座核電廠的高聳煙囪,造型看起來真像是新的登陸紀念碑呀!好多年前開始,全鄉裡的人時常拿著旗子、布條遊行到那裡示威又抗議啊 !現在,再也不熱鬧了,「新碑」和「舊碑」隔著拓寬的馬路相望,然而,隱埋在那裡的「新悲」和「舊悲」也不會從此消失。

每年的十月中旬以後,澳底的媽祖廟一定有「平安戲」,即使現在看年尾戲不像以前那麼隆重,但是媽媽仍然親自做幾斤紅龜粿來拜神謝天。若是在這個時候回家,看到桌上排滿一片片剛壓印好的紅龜粿,以及室內飄散著從田裡割來的野薑花香,那是我在秋天裡回家感到最溫馨的顏色和味道了。

以前,我們家附近有幾間碾米廠,我們自己種的稻穀都是送去那裡碾成白米。也有一間做豆腐的,媽媽要做粿時,都得去那裡磨粿漿,在我離家到外地唸書之前,這是她常喚我去做的事。通常我提著一桶浸泡整夜的糯米去那裡,等著磨好粿漿裝入布袋裡再提回來。然後幫媽媽用扁擔將整袋粿漿用力壓緊在長條椅上,用麻繩綑好,米汁立即從布袋縫裡滲出,直到擠乾成粿糰。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