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3.jpg

 

讀畫記–松果 

 

“一年終了總有個結果,像松毬落地。流露在梗的松脂,透明凝結但芳香,而松果裡含著種子!”

這是上次來清大展覽結束後寫的短句,我記得那時走進校園看到松果掉滿地,就想撿幾顆松果回家擺放。松果放在燈光下的工作桌上顯得醒目而無法忽視,我也好像未曾好好看過松果,看著繁複的結構,突然找到生長規律時,拿起紙筆可以將眼前這顆松果畫清楚而感到意外。畫完草圖甚至刻製成一張畫,這些觀感還能繼續寫成這段文字,而松果至今仍擺著像壁架上的“公仔”。

學生時代學畫圖總是很在意避免畫得像漫畫,但也不會想好好練習寫實畫,想著認知裡的個人造形能力,總之是在幻想變形之中畫出習慣。即使畢業十年後,我感到原來的畫圖習慣漸漸不管用時,也意識到改變習慣。後來發覺新世紀來臨的台北藝術展覽會上開始瀰漫著繪畫“卡漫化”,雕塑“公仔化”的氣息。想起在學校認識美國普普畫家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美國漫畫風格的繪畫作品印象深刻,沒想挪用日本卡通漫畫變成現代藝術品的流行語彙。雖然那時才剛開始大量觀賞日本動畫電影,除了讚嘆動畫師的才能,更沒有理由將現成的卡通或漫畫當成我圖畫裡的主角,這股卡漫風在台北飄了十幾年才散去。

今年再去清大,校園風景看起來和十年前的印象沒什麼差別,但回頭想想覺得校園建築漸漸隱蔽在樹梢裡,大概松樹年年有結果,年年有長高的樣子?現在藝術“數位化”了,省去不少製作和保存的麻煩,無論如何,我還在練習畫家的手藝,結果十年前畫松果的方式成了我製作圖畫的習慣。

 

2022-6-1北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sming 的頭像
    wsming

    龍眼樹下 Under The Longan Tree

    w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