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畫記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澳底到宜蘭

 

一 賣捌所

這幾年若不是有朋友回宜蘭工作或搬去定居,才會偶然去探視,不然我的宜蘭印象還停留在高三畢業那年的夏天。就像有一次偶然去宜蘭探訪朋友,他們帶我去一家叫「賣捌所」的老房子吃飯,想起在後院裡看著他們的小孩蹦跳著剛會走路的樣子,現在都快讀完小學了。

第一次站在掛著「賣捌所」的老房子門口,仔細看著這間剛修復的日式兩層木造樓房,抬頭望著兩棵挺立得像門神的椰子樹,想起了高中時在車站附近吃了不少自助餐,腦海裡卻沒有這棟房子的印象。那條街道的氣氛並不感到完全陌生,樓房似乎沒長高多少,至少那條柏油路並沒有變寬,看著那戴帽騎車經過的人影,有點時空變化的詫異感使我彷彿看到從前的自己,身穿卡其制服,頭帶大盤帽,騎著腳踏車經過這裡去上學的高中生模樣。

第二次去賣捌所吃飯,是前年重新開張以後了。門面依舊,新老闆換了全新的桌椅和菜單,後院的空地給另類樂團週末夜來此演唱,並盡可能地利用牆壁邀畫家來展幾張圖畫,跟朋友在那裡吃飯聊天感到很文藝。

後來沒想到賣捌所會是我第一次在宜蘭畫展的地方。在台北畫圖工作許多年,去中南部的畫廊個展經驗也不少,即使有機會去東部展覽也只是經過宜蘭,似乎從未想過去那裡展覽的可能。去年,我的老朋友邀我來宜蘭展覽,幾張小作品就夠啦!我口頭答應得有點扭捏,雖然只是個小場面,挑幾件現成的作品很容易,想像著去離開久遠的城市展畫,也想起在那裡住過三年讀高中的一些尷尬情景,感覺也複雜了起來。

既然覺得那些像白日夢的圖畫不適合帶去,那麼至少得為這個感觸做幾張新作去宜蘭吧!即使心裡這麼想,猶豫時像個手頭空空的傢伙。水彩、版畫啦!你的素描手稿都可以呀!不時地打電話去宜蘭,老朋友的語氣總是寬容。

去年我的木版畫工作開始有點停頓,感到需要重新訓練膽量到戶外寫生,除了收集圖像,也很想改進我的用筆上色的能力,更想改變多年拿刀刻畫的習慣。於是時常查地圖想像外出畫畫的地方,離開工作室去難得會去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氣息。我也開始想像去宜蘭畫畫的可能,過夜或幾天,在夏秋之間搭車穿過雪山隧道來回了幾趟。當然我也想回澳底老家多待幾天,第一次有勇氣坐家鄉的海邊畫畫到而不怕被干擾,清晨摸上礁岩等待日出的光影,就像幾次坐在蘭陽溪口畫日出那樣,拿起紙筆仍是手腳慌亂,至少心裏漸漸能安靜自在地面對眼前的自然。

我的水彩練習仍然拙劣,最後我還是決定把這些有顏色的習作當作木刻版畫的草圖,回頭把雕刻刀磨利,然後些專心雕版,印成黑白的版畫送去宜蘭的賣捌所。

 

w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9397.jpgIMG_9388.jpg

 

1 MY FATHER PAUL GAUGUIN by Pola Gauguin  [translated from Norweginan by G. Chater] 

  Published by New York : Hacker Art Books, 1988.

2 望鄉 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 郭松年著

  馬可孛羅出版 2018

w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9375.jpg

IMG_9384.jpg

 

1 石川欽一郎展 : 明治水彩画の先達・台湾洋画の父.日本静岡県立美術館出版 1992

2 倪蔣懷百年紀念展 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的贊助者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1995

3 石川欽一郎 師生特展專輯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1996

4 美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1996

 

師生百年

 

前一陣子,我莫名地對石川欽一郎的水彩畫感到好奇,雖然他的身影在美術史裡無所不在,但腦海裡只有幾張水彩畫的印象。於是從日本二手書店裡購得一本石川欽一郎的畫冊,這本書是他的作品在1992年日本的靜岡縣美術館展出時的出版品。除了他生前出版過幾本有關英國水彩畫家的傳記書和水彩教學講義之類的書,或許這本書是他身後僅能找到的一本作品集。

這本平裝本的畫冊不像是一般美術館出版一位名家畫展那般厚重,反而像是一本紀念畫集。主要的內文當然少不了來自台灣的懷念論文,展出的作品也少不了台北倪氏家族的收藏。書裡印著一百多張石川欽一郎和他同時代水彩畫家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這麼多畫感到驚訝,只可惜那不是一本他的作品全集,至少稍微滿足我想窺見他的繪畫軌跡的好奇。而倪蔣懷的名字一直出現在他的生涯裡當然令我好奇,於是又買來在1996前後出版的兩本有關他的百年紀念展覽的畫集。

石川先生若沒有來台,那麼他可能只是日本明治時代許多優秀水彩畫家之一,但是他來台教書畫畫,卻像一道破空的春雷喚醒了台灣第一代畫家,而他的學生倪蔣懷後來也成為他們那一代最重要的支持者。我學生時代看過幾張水彩畫點綴著他們的生平事蹟,他們的美術史讓我感動,或許以有影響力的美術導師和贊助者的角色認知,反而讓自己忽視他們的繪畫本事。我記得1996那一年年底美術館有倪蔣懷作品展這回事,不只如此,石川欽一郎師生作品展才剛結束,似乎在許多老畫家的油畫作品都成了爭相收藏的藝術品之後,才有機會窺見他們一生的作品面貌,彷彿是為那一段台灣老畫家出土熱現象告一段落?此時仍能想起那時的猶豫,在那幾個月的展覽期間裡,每次搭公車回北投經過圓山為何沒有下車進去美術館看看?也許那時看到有關老畫家的訊息感到有點膩了,或者那時我的學習目光也不在那裡了。忽略這麼久之後才想起這件事,幸好還能買到當年出版的畫集來彌補二十年前錯過的展覽,那麼下次再看到他們的真跡原作展不知道何時了。

雖然只能翻著畫冊看畫,其實還能感到一種分量和畫畫的誠意,這幾百張作品也足以讓我欣賞許久。這些在業餘外出寫生的作品,卻也珍貴地留下許多百年前的台北風貌,有些風景仍然留在我每次經過的基隆港,或搭火車回老家經過瑞芳、猴硐的車窗外。其中有一張圖片標題“大屯雪齋”的水彩畫讓我多看幾眼,那是1932年的年初一個冷天裏,倪蔣懷站在台北橋頭寫生的作品,他的視線乘著淡水河面的帆影沿著水門飄送到遠方積雪的白色山頭,眼前兩棟磚紅樓房的雙斜屋頂和遠山的形狀前後輝映出罕見的景象。今年初的一個冷天裡,我站在劍潭等車時,抬頭忽然看到七星山和大屯山已經變成雪白的山頭,然而想起第一次遠望這夢幻般的景像和初次在圖畫裡看到大屯積雪時,心裏同樣感到不可思議。

1910年倪蔣懷和石川欽一郎在台北國語師範學校成為師生關係,因為喜歡畫圖甚至畢業後想去東京考美術學校,最後他留在台北當礦業的老闆,出錢出力當個美術運動的推手。在他五十年的人生裡,一直懷著萌自少年時代的繪畫興趣,由於石川老師的教導使他養成了水彩寫生能力,他二十歲出頭似乎已能輕鬆地捕捉戶外的風景,標記著1914年的圖畫也許是畫家最初始的觀察紀錄。他跟老師的情誼持久,也購得許多老師的作品觀摩和收藏,說不定成了石川欽一郎作品最大的收藏者?雖然他的描繪筆觸不像老師那般精確俐落,但新鮮的色調和觀察能貼切地表現鄉村都市的台北樸素風景,尤其許多磚紅色的磚樓瓦房在畫裡當主角依舊醒目,若跟老畫家早期作品多呈現暗濁色調的現象相比,他的水彩畫所呈現的光影也相對明亮許多!若站在他過去畫過的現實場景,彷彿和百年的畫家眼光相遇,那意義更不同於異國畫遊的寫生畫。

 

2018-4-24

 

 

w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